国产欧美在线亚洲一区,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,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,思思99re66热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

福建藍深環保:黨建+科技創新 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

來源:中國網 | 2023-11-20 16:31:14

據悉,今年,福建省藍深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福建藍深環保)院士工作站獲批成為“福建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”。

該院士工作站是泉州市首家國企院士工作站,2018年由福建藍深環保與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膜分離技術領域著名專家高從堦合作成立。2019年,該院士工作站升級為省級院士工作站,2020年獲得市級院士示范工作站,2022年獲得省級示范院士工作站。

福建藍深環保是泉州水務集團控股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。據介紹,在泉州水務集團黨委領導下,福建藍深環保公司黨支部緊緊圍繞“抓黨建、強科研、促發展”主線,以“一拍三合 ”共建共享新模式,通過“組織共建、項目共研、資源共享、人才共育”,助推科研成果早落地、早見效,實現基層黨建和科研創新工作的“雙提升”。

“一拍”決策  定位智匯新高地

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,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,必須堅持黨建引領。福建藍深環保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科研創新工作中的核心作用,把住發展關,盤活創新路,激活新動能。

據了解,泉州水務集團黨委高位推動,引進高從堦院士創新團隊,高效推動項目成果轉化和院士工作站成立;同時成立企業科學技術委員會,并結合企業主營業務領域特點,定期加強對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的研究,健全完善科技創新工作體制機制。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科技實踐,使科技創新真正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。

同時,福建藍深環保通過黨組織結對共建、聯建聯創等形式,深化技術業務溝通,有效對接需求,提高創新動能。其中,針對減污降碳中行業共性技術難題,與泉州師范學院環境資源學院教工黨支部“結對子”,聯合組建研發攻關團隊,建立產學研用高效運行機制,開辟新技術應用綠色通道,簡化應用流程,加快技術孵化,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對于項目申報立項、組織實施和驗收評估,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實施全過程管控,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優勢。而在科技攻關上,則推動建立精準化立項、程序化控制、標準化考核、持續化推進的“黨建+科技創新”項目管理體系,把黨建工作的“軟任務”與科技創新的“硬指標”相融合,走出一條黨建科學化管理的新路子。

據介紹,作為國有企業科研單位,該企業將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,不斷推進黨建與科研深度融合,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。

“三合”舉措 推動智庫新作為

據了解,近年來,福建藍深環保的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增強,先后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等榮譽,實現了“輸血、造血、活血、回血”良性循環,為企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在其發展的背后離不開“三合”舉措的實施,即“借力”與“發力”相結合,推動人才成長;“輸血”與“造血”相結合,提升發展實力;“任務”與“服務”相結合,優化發展環境。一系列舉措匯聚了創新動能,推動了成果應用,僅2020年至2022年就獲得授權專利21項。

據介紹,為實現更加精準的人才培育,該公司啟動了“菁英計劃”,重點選拔培養管理型、技能型人才。同時,依托智匯產業創新平臺、創新驅動平臺、創新基地等載體,瞄準前沿性、戰略性、顛覆性技術領域、重點緊缺領域和“卡脖子”領域,創新引才方式,拓展引才渠道,實現人才分層次引進。

更為重要的是,公司健全了激勵保障機制,暢通科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,引導科研和技術人才專心致志投身科研、鉆研技術,形成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。

該公司還與高校、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,引入技術研究團隊、研發技術專家,做到實施科技計劃項目與自主研發并舉。其中,與中國海洋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開展相關產學研基地共建、關鍵共性技術攻關、項目共研,打造“人才飛地”和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平臺,甄選孵化優勢特色、科技項目,實現“異地共研、駐地招才、本地轉化”的協同創新模式。

不僅如此,該公司還持續加大對年輕技術骨干儲備、培養力度,用好用實創新實踐平臺,建立企業、高校、科研機構聯合人才培養機制,形成“需求+技術+產業+應用”高效協同新模式和新機制,打造市場化的“技術紅娘”隊伍,實現技術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協同延伸。

另外,該公司也深入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。作為泉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單位,承擔全市2055個涉農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(含管網)排查任務,協助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助力泉州鄉村振興擦亮城市生態底色和企業綠色品牌。

推薦閱讀
泉州水務集團:“格美”風雨時刻 黨員擔當先行
福建電信奮戰“格美”保通信
福建福彩發布2023年責任彩票報告
福建申利卡:紅色引擎驅動“小輪子”跑出“大市場”
昇騰AI助力紡織質檢!移動華為攜手推進福建工業制造數字化轉型